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78节 (第3/3页)
们所书写的历史称之为“正史”,家们写的则是“野史”。 对于这点家们并没有很在意,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是随便乱写的,可是不代表他们不能对史学家们的文笔嗤之以鼻。 因为要负责书写正史的史学家们文笔真是太严谨了,严谨到失去了自己的个人风格,就像是超脱历史之外,冷酷平静的历史见证者一般,文笔丝毫不带有个人情绪,这对向来行事独特的家们看了感到分外难受。 白话文普及,他们家是最先使用的一批人,自从用了白话文写,他们对的痴迷又高了一个境界,一本好的就像是一盘“色香味”俱全的好菜一般,这样一对比,史学家们所书写的正史就像是一盘干巴巴,难以咀嚼咬动,却食材顶尖的菜色。 家的人看了史书,不由对史学家们道,要不,你给你们的菜添加点味道,只干巴巴的,他们实在读不下去啊。 史学家们听了直接把家们给喷了个狗血淋头,说是历史的公正不容人添加私人情绪进去,还调味,我还孜然呢。 赵燕歌过去,正在口头上争锋的两家人立马住口,赵燕歌问道,“报纸印刷一事进行的如何了?” “回陛下,所有东西都已准备妥当,不管是官报还是民报,都已经可以大肆印刷了。”负责报纸一事的家满脸正色道。 官报,是大秦给文武百官和郡守这些有职位的人看的,上面会拓印大秦最新的政令和大秦其余郡县的各种情况,能让那些郡守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也能做到对别的郡县了然于心,走的是少而精的路线。 民报则是给天下百姓们看的,上面有白话文和拼音注释,不认识字的可以让读书人给百姓们讲解,数量自然要多。 说到底,办报纸一事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所谓的活字印刷术,拼音注释之类,而是情报的收集。 比如官报,来回收集信息并整理印刷,只怕半个月都过去了,要是别的郡县发生个什么事,想吃个瓜的机会都晚了。 这一点民报反而好办一些,给大秦官方留下一个正式版面,其余位置则填写上就近的流传八卦信息,没有有用信息就连载,制成郡报、县报等。 其余空余角落还能设置个广告位,把民间那些富商们榨榨油水,只要广告有收入,民报很快就能脱离国库,自负盈亏。 而官报则不同,大秦并不指望用这个赚钱,自然不会招商引资。 “再等等,情报暂且先收集着,等把大秦的驿站都翻修、建设起来以后,以后再传递情报就快了。”赵燕歌道。 “陛下,不管是官报还是民报,都让家的人用白话文么?”史学家们在一旁满脸纠结道。 “这倒不一定,不过史学家的文笔并不适合出现在报纸上,因为没有读的欲望。”赵燕歌实话实说道。 几名史学家的人捂着心口,宛若被伤到一般,赵燕歌看着他们眨眼道,“史学家的文笔是出了名的严谨,所以你们要不要整理出来一部《史记》来?记载三皇五帝到我们如今的大秦。如果还觉得不够,你们再往前追溯也行。” “够了够了,陛下,我们这就去整理一部《史记》出来。”史学家们不由开心道,立马满血复活,不复刚才的忧郁。 第96章 和史学家这种正经人身上所担负的职责不一样,家的人除了脑洞大开,身上还担负着大秦舆论操控的职责。 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让史学家们出马的,他们既然学不会扭曲自己的文笔,那就让他们一直保持住自己刚直的本性。 从这件事情上来看,家们就发觉他们陛下对那群不懂变通的榆木脑袋还是挺宠的,看看,这要是换个君王,哪里会这么容易就放过不全力支持向着自己的臣子。 就是不说出口,心里也会不舒服。 可是他们陛下没有,反而把那群家伙真的高高束起,让他们保持了骨子里的清高。 遇到这样的君王,绝对是史学家们的幸事。 当然,也是他们家乃至百家的幸事。 “陛下,民间有些百姓对朝廷的那条律令口出诋毁,是否要处置他们?”家的人道,说的是赵燕歌让右相制定的那条律令,彻底剥夺父母权利的那条律法。 失去了后半辈子依靠的人自然对夺走了他们孩子的人心生怨恨,更别说那些孩子有的已经记事,恐怕也会对把他们和家人分离的福利院的人心生抵触。 “他们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,顶不了多大的事,至于那些孩子们你们负责暗中引导一下,让他们把心思都放在忠于大秦上。”赵燕歌道。 之所以不在意,是因为被彻底剥夺血脉,导致骨肉分离的家庭终究只是一小部分而已,天下大部分人的家庭基本都还是正常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