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89节 (第4/4页)
??“臣不跑!臣以性命守护陛下!” ??“臣要是跑了,陛下怎么办?” ??“你们不用想这些!快跑!” ??司马睿不由分说,把二人强拉上马:“我已经吩咐这几名侍卫保护你们去江北。记住,以后再也别回江东了!”言罢,他朝马屁股上狂抽两鞭,两匹骏马带着刘隗和刁协绝尘而去。 ??后来,刘隗成功逃到江北,投奔了后赵石勒。刁协则因为性格刻薄,得罪太多人,在长江渡口被左右侍卫杀死。 ??司马睿得知这一噩耗,无比痛心。他查到了凶手的名字,秘密派刺客将之暗杀,为刁协报了仇。 ??此时此刻,王敦驻扎石头城,只要再往前走一步,他就能攻破都城建邺。怎么办好?一旦攻破建邺,就等于把脸皮彻底撕破,到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杀了司马睿,自己称帝。眼下,王敦还不愿意走到那一步。于是,他在石头城停住了脚步,只等着司马睿主动低头。 ??司马睿龟缩在建邺皇宫,他明白大势已去,只好派王导、戴渊、周、荀崧等一众公卿前往石头城会见王敦。 ??群臣来到石头城,转达了司马睿的意思:“陛下说了,如果王公想占领建邺,陛下可以主动让出皇位,没必要搞得生灵涂炭。如果王公心里还有朝廷,希望能就此息兵,陛下可以与您共安天下……”那句司马睿曾听来最刺耳的话——“王与马共天下”,现在终于从司马睿嘴里主动说了出来。他知道,能“共天下”已是最好的结局了。 ??继而,朝廷拜王敦为丞相、都督中外诸军事、录尚书事、江州牧,授爵武昌公。 ??这意味着司马睿正式向王敦投降。 ??王敦开始打出的口号是“清君侧”,既然佞臣(刘隗、刁协)已经被清,司马睿又服了软,王敦也不想把事做绝,遂推掉丞相官位,并颁布大赦令。 ??战争后,尤其是内战后颁布大赦令基本是惯例,王敦虽打赢了这场仗,但他毕竟不能把所有跟自己作对的朝廷公卿都处死。 ??就在司马睿宣布投降的时候,远在湘州,谯王司马承依然顽强抵抗着魏乂的猛攻。他以极少兵力牵制住王敦二万军队,死守长沙三个月,然而,他等来的却是朝廷的败讯。长沙守军的士气一落千丈,城池最终沦陷,司马承兵败被杀。 ??司马睿获悉司马承的死讯后,下诏任命陶侃为湘州刺史,希望陶侃能成为下一个制约王敦的藩镇大员。王敦果断截住诏书,改派自己的亲信魏乂做了湘州刺史。 ??二名士 ??戴渊和周,这两个在战场上与王敦真刀真枪干仗的大名士,都在战后被王敦召到了石头城。 ??王敦瞟了一眼戴渊,奚落道:“前些天你被我打得惨败,是不是没尽力啊?” ??“岂敢不尽力,只恨力有未逮。” ??王敦冷哼一声,又问:“最近朝廷里都怎么评价我?” ??戴渊想了想,说出一句颇有技术含量又不卑不亢的话:“只看您表面的人会说是叛逆,体察您真心的人会说是忠义!”这话把王敦噎住了。一方面,他直言王敦叛逆;另一方面,又说王敦忠义,旨在把王敦的野心堵死。 ??王敦嘀咕道:“人说戴君善辩,今日一见,果然如此。” ??接着,他又转头指责周:“伯仁,你跟我兵戎相见,这算不算是有负于我。” ??周理直气壮道:“你兴兵犯上作乱,我没能打败你,的确算有负于你!” ??王敦明显觉察到二人对自己的敌意,不禁起了杀念,但考虑刚刚颁布大赦令,周和戴渊声望又高,是杀是留,还得征询王导的建议。他不确定王导是怎么想的,便私底下小心试探王导道:“周和戴渊是大名士,你觉得拜他们为三公合不合适?” ??王敦不想把话挑明,但王导也不想做这个坏人,遂板着脸不说话。 ??王敦看王导不接话茬儿,又试探道:“如果他们做三公不合适,那让他们做尚书可否?” ??以周和戴渊的声望,做尚书已经是最低标准,再低就没法安排了。王导还是沉默不语。 ??王敦明白了王导的意思,不再遮遮掩掩,便把话挑明:“如果连尚书都做不成,那唯有把他们杀了!” ??此刻,王导回忆起先前周刺激自己的情景,心中暗想:那天你没救我,今天我也不必救你!他默默地背过身,到最后还是一句话都没说。